留将一面与梅花

日常聽經聞法、閱讀經論中的交流討論,以及疑問、心得分享等。 “理性思辨,暢所欲言”是該論壇的學習宗旨,如印順導師在《佛法概論》中言:“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,進一步,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,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。” 作為佛弟子學佛,亦應是遵循同樣的方法,沿著佛陀的道跡,如此向佛學習。
头像
豆输朋
帖子: 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59 pm
昵称: 波罗揭谛
被道友点赞次数: 5 次

留将一面与梅花

帖子 豆输朋 »

上周日(10月1日)上午,参加中道《金刚法会》---纪念师公上真下华上人圆寂11周年,慎终追远,不忘师恩。早上9点赶到,穿海青搭缦衣,9点半诵经、11半佛前大供,之后,与师父们共进午斋。下午,做义工。

整理好物品、打扫完大殿之后,时间尚早,与靖须、靖修、靖宽、靖能、靖恒、靖心等几位师兄,于临窗的八仙桌前,品茶、闲聊,交流学佛心得与体会。清净法缘、相谈甚欢。茶是上等好茶,水是甘甜井水,颇有“烹茶,新试水,人间清楚,物外遨游。”的意味。

几位师兄都是全心护持道场、精进学佛修行的大善知识。几乎每周都来中道禅林禅修打坐、听经闻法、做义工等。八仙桌七人围坐品茶,留出的一侧,原木根雕座椅,是大师父平时与信众交流坐的位置。想起清代诗人何钱有的两句诗“小桌呼朋三面坐,留将一面与梅花。”丰子恺先生曾作画。

靖须师兄是护持三宝的楷模,几乎所有的周末时间都在禅林。有次我与靖须师兄闲聊,赞叹他时,师兄说,“来中道禅林有非常欢喜的感觉。不管是听经闻法、还是早课禅修,或者当义工,都感觉心很清净!”真正喜欢护持中道道场的人,是在这里能找到“倦鸟归林”“水入大海”感觉的人。

许多人觉得山门内修行,应该是那种被封印的苦行僧的感觉。然后,等过年过节,山门大开,信众上香礼佛,有修为的高僧大德为信众摸顶赐福,求个《楞严咒》福袋回去,挂墙上降妖除魔。

只能说,那是看小说或者电影看多了。其实,修行是从关注自我、净化内心、向上、向善,开始的。在事上种善因,在理上修空性。不是苦行、更不是乐行,是中道行!这也是“中道”名称的由来。

山门之内的建筑,追求返璞归真的美,如今禅林的建设已成为卡城西北的一座地标建筑。

山门是师父设计、弟子们建起来的,原木搭建,古朴典雅;路灯是方型如灯笼的挂灯;大殿两侧绿化参考了枯禅风;外面的集装箱改成凉亭风格,一位师兄还画上了荷花图;大殿门前是日月光明柱;大殿是厚重古朴的初唐风格,外面看是两层重檐;进大殿,里面是挑梁单层建筑,可容纳300人;中间供奉释迦摩尼佛铜铸坐像;四周原木色立柱将空间简单分里外,内侧打坐禅修,外侧可供经行;大殿进门东侧钟,西侧鼓;大殿后侧供奉地藏菩萨;整洁的洗手间、收纳间也在后侧;大殿北面,长老寮建筑风格和大殿浑然一体;绿化的树种也依区域栽种不同的树种。一方池塘在东侧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。。

山门之内的生活,虽以圆成佛道为最终追求,但落脚在世俗谛上,依然是脚踏实地的向上、向善、向解脱的路。在这里,师父们将“三藏十二部”掰开了揉碎了,以听得懂、做得到的语言教导给大众。自2016年皈依至今,我自觉受益匪浅。

以前,没随师父听经闻法,许多概念是模糊的。比如“持戒”,就觉得是苦行消业,跟自己不好的习性对着干就行。在这里,师父讲的非常清楚,“戒”的本意是“习以成性”,通过外在的纪律规范,培养内在的习惯,最终养成善的性格。

比如,佛法讲“诸法皆空”,是不是“因果也空,作恶行善都是空?”。师父说,“诸法皆空”是胜义谛,当自我烦恼炽盛时,要用空性观照,去除执著;但世俗谛中,我们都是凡夫,要知道:因果不空,轮回不空。否则,理事混淆、虚妄颠倒、造三业,轮回六道。所以,“众生畏果、菩萨畏因。”

最大的受益之处,是找到了一个提升自我的落脚之处。以前,也知道提高需要“三省吾身”,超越自我。但是,道理都懂,却过不好生活。就像全世界都知道吸烟危害健康,但人秉性中的“非理性自我”依然让许多人吞云吐雾。总有那么一点执拗“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”

而在中道,师父们教导都是非常明确的以“有情自身心”为切入点,并对这个切入点进行了“缘起法”的解构,也就是让你不那么执著自我。然后,跳出来观照自我,就容易改正自我,再从“八正道”成就“自我”。

皈依三宝是夙世的缘份,内因外缘和合而在中道学佛,自是感恩不尽!

菩提妙果不难成,真善知识实难遇,
一切菩萨修胜道,四种法要应当知:
亲近善友为第一,听闻正法为第二,
如理思量为第三,如法修证为第四。
随因缘尽人事
尽人事随因缘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