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日常聽經聞法、閱讀經論中的交流討論,以及疑問、心得分享等。 “理性思辨,暢所欲言”是該論壇的學習宗旨,如印順導師在《佛法概論》中言:“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,進一步,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,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。” 作為佛弟子學佛,亦應是遵循同樣的方法,沿著佛陀的道跡,如此向佛學習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如其所应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5:31 am 不知道师兄的这种主张出自何经何论。回头我看看阿含里有没有反证。
法师提到过有杂阿含某一经为证,在家人最多三果,但不记得哪个了,等看到了贴过来。
我觉得也是合理的,说一个在家人能直接解脱,我是不太信的,还有“家”不能舍,谈何解脱?当然现出家相的菩萨就另说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标签: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如其所应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5:35 am 另外,如果上面的”色厌“没问题的话,”识厌“会有什么问题?
纯粹是字面上是否容易阅读的问题,对阿含经不熟悉的,对”比丘于色厌、离欲、灭、不起、解脱“可能还好一些,要是”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厌、离欲、灭、不起、解脱“,可能就很难像这样断正确”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厌、离欲、灭、不起、解脱“。”受、想、行、识“中的这几个顿号会混淆试听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无所住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5:50 am 法师提到过有杂阿含某一经为证,在家人最多三果,但不记得哪个了,等看到了贴过来。
我觉得也是合理的,说一个在家人能直接解脱,我是不太信的,还有“家”不能舍,谈何解脱?当然现出家相的菩萨就另说。
查了一下,我应该是在俱舍论 第四十八讲听来的:
转载
经典上《阿含经》记载几乎没有在家人证四果的,但是证了三果一定会离家。所谓的离家就算是不出家也会过著,少欲寡欲,就是没有性生活的那种。因为基本上性欲是欲界的烦恼,他不会有这样的生活跟欲望,三果。经典上《阿含经》上是没有说有在家居士身份证到四果的,后面大乘法当然有时候提到什么那不管,《阿含经》上面是有这样,证三果的居士有,但是很多时候是说证三果居士,生活上已经几乎是像出家人一样的。证初果二果的居士当然是有的,但是你要把他想想看,就是说,他的这一些就算是证了初果,虽然他的修惑还没断,但是既然他证了初果,这个长远观念已经清楚。你要记得,他有至少未到地定的程度,所以他绝对不会对欲界的这些东西,像一般人的那么强烈。刚才某某问了一下,我只能说可能还会有一些情绪上或情感上的,不能完全没有,但是那个也是一下子而已,不会表现出来大哭大叫,分离哭的要死要活,或是看到什么非买不可,看到什么迷恋不舍,不会这样子的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头像
如其所应
帖子: 150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12:43 am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5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1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如其所应 »

无所住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11:25 am 查了一下,我应该是在俱舍论 第四十八讲听来的:
转载
经典上《阿含经》记载几乎没有在家人证四果的,但是证了三果一定会离家。所谓的离家就算是不出家也会过著,少欲寡欲,就是没有性生活的那种。因为基本上性欲是欲界的烦恼,他不会有这样的生活跟欲望,三果。经典上《阿含经》上是没有说有在家居士身份证到四果的,后面大乘法当然有时候提到什么那不管,《阿含经》上面是有这样,证三果的居士有,但是很多时候是说证三果居士,生活上已经几乎是像出家人一样的。证初果二果的居士当然是有的,但是你要把他想想看,就是说,他的这一些就算是证了初果,虽然他的修惑还没断,但是既然他证了初果,这个长远观念已经清楚。你要记得,他有至少未到地定的程度,所以他绝对不会对欲界的这些东西,像一般人的那么强烈。刚才某某问了一下,我只能说可能还会有一些情绪上或情感上的,不能完全没有,但是那个也是一下子而已,不会表现出来大哭大叫,分离哭的要死要活,或是看到什么非买不可,看到什么迷恋不舍,不会这样子的。

从今往后,凡没有经典依据,仅仅是引用某某法师、某某大德的说法不予置评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如其所应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11:46 am 从今往后,凡没有经典依据,仅仅是引用某某法师、某某大德的说法不予置评。
“考证”到印順導師好像对在家人能否证阿罗汉有考证,可以参考:
转载
依律制而成的出家僧,受在家弟子的尊敬、禮拜、供養,僧眾有了優越的地位。在家與出家,歸依三寶的理想是一致的,在修證上有什麼差別嗎?一般說,在家者不能得究竟的阿羅漢(arhat)。這是說,在修證上,出家者也是勝過在家者的,出家者有著優越性。然北道派(Uttarāpathaka)以為:在家者也可以成阿羅漢,與出家者平等平等。北道派的見解,是引證經律的。如族姓子耶舍(Yaśa),居士鬱低迦(Uttika),婆羅門青年斯特(Setu),都是以在家身而得阿羅漢,可見阿羅漢不限於出家,應有在家阿羅漢[1]。《論事》(銅鍱部論)引述北道派的見解,而加以責難。《論事》以為:在家身是可以得阿羅漢的,但阿羅漢沒有在家生活的戀著,所以不可能再過在家的生活。《彌蘭王問》依此而有所解說,如「在家得阿羅漢果,不出二途:即日出家,或般涅槃」[2]。這是說:得了阿羅漢果,不可能再過在家的生活,所以不是出家,就是涅槃(死)。這一解說,也是依據事實的。族姓子耶舍,在家身得到阿羅漢,不願再過在家的生活,當天就從佛出家,這是「即日出家」說,出於律部[3]。外道須跋陀羅(Subhadra)是佛的最後弟子,聽法就得了阿羅漢,知道釋尊快要入涅槃,他就先涅槃了,這是般涅槃說,如《遊行經》等說[4]。依原始佛教的經、律來說,《彌蘭王問》所說,是正確的。北道派與《彌蘭王問》,都是根據事實而說。吳支謙(西元二二二——二五三)所譯的《惟曰雜難經》,說到「人有居家得阿羅漢、阿那含、斯陀含、須陀洹者」[5]。在家阿羅漢說,很早就傳來中國了,不知與北道派有沒有關係!北道派,或說出於上座部([A18]Sthavira),或說屬於大眾部([A19]Mahāsāṃghika);或說在北方,或說在頻陀耶山(Vindhya)北。這一派的宗義,與案達羅派([A20]Andhaka)相同的不少,也許是出於大眾部的。北道派的見解,可能是:某一地區的在家佛弟子,在精進修行中,自覺不下於出家者,不能同意出家者優越的舊說。這才發見在家者得阿羅漢果的事實,而作出在家阿羅漢的結論。然在古代的佛教環境中,得阿羅漢而停留於在家生活——夫婦聚居,從事家業,聲色的享受,是沒有傳說的事實可證明的。北道派的「在家阿羅漢」說,引起近代學者的注意,特別是「在家佛教」的信仰者。〈在家阿羅漢論〉,引述原始佛教的聖典,企圖說明在家解脫,與出家的究竟解脫(阿羅漢)一致[6]。但所引文證,未必能達成這一目的(除非以為正法的現證,一得即究竟無餘,沒有根性差別,沒有四果的次第深入)!
对导师的这一段话,找到一篇悟殷法师的这个文章,个人感觉总结的挺好:
转载
在家是否可证得阿罗汉果,长久以来即是诤论的焦点,尤其是对于一方面向往着断烦恼得解脱,一方面又难舍五欲之乐的人而言,无不企盼两者得兼。于是搜索枯肠,遍寻三藏,冀望由圣言量以抚慰脆弱之心灵。印公导师的解说,无疑着给我们更清楚的答案:在家可以证得阿罗汉,但是不是即日出家,就是入灭,因阿罗汉者不可能再有为欲乐所系缚的行为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头像
如其所应
帖子: 150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12:43 am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5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1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如其所应 »

无所住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10:07 pm “考证”到印順導師好像对在家人能否证阿罗汉有考证,可以参考:
谢谢师兄
头像
ChenWeiyu
帖子: 71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5:19 am
昵称: 为宇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2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3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ChenWeiyu »

问题的根本是有没有在烦恼中解脱,而不是事物的表相的分别。我想得根本无分智的圣人是不会在这表相上纠缠的。只有我们凡夫一直在这事相上扯皮,既然扯皮,一定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,这只能靠我们自己的自我反省了。这既是我们法执的表现,也是我们不能应用缘起的行为。

有必要在此作一个说明,在这个网站上发表的东西,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和看法,所以一定有错。除非直接引用经论的内容。其实很多是自己对自己说的,来提醒自己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ChenWeiyu 写了: 2022年 5月 25日 周三 6:01 am 问题的根本是有没有在烦恼中解脱,而不是事物的表相的分别。我想得根本无分智的圣人是不会在这表相上纠缠的。只有我们凡夫一直在这事相上扯皮,既然扯皮,一定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,这只能靠我们自己的自我反省了。这既是我们法执的表现,也是我们不能应用缘起的行为。

有必要在此作一个说明,在这个网站上发表的东西,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和看法,所以一定有错。除非直接引用经论的内容。其实很多是自己对自己说的,来提醒自己。
师兄所说正是这个论坛的宗旨:畅所欲言,理性思辨 :-) 8-)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21-2、杂75经 不起、解脱的意思

帖子 无所住 »

无所住 写了: 2022年 5月 23日 周一 4:51 am 一下子也没找到,等我看到了贴过来。阿含经讲要的最近几讲(84、还是85不太记得了)法师在讲到七觉支(应该是七觉支)时特别提到过阿含经中的这种情况,经文中有时侧重点不同,所以有时会省略了(或者传抄中遗漏了也有可能)。
今天读杂阿含经 第352经应该是个例子,其实是在讲十二有支,但这里只讲到8个有支,没有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:
转载
“云何法不如实知?云何法集不如实知?云何法灭不如实知?云何法灭道迹不如实知?谓于老死法不如实知,老死集、老死灭、老死灭道迹不如实知。如是生、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入处不如实知[2],六入处集、六入处灭、六入处灭道迹不如实知。如是诸法不如实知,法集、法灭、法灭道迹不如实知。
这种省略,可能是传抄中遗漏,但也有可能是佛陀当时因地制宜,就只讲这么多,有时讲太多了反而效果不好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