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四念住] 第六週:隨觀心 | Week 6: Contemplation of the Mind

日常聽經聞法、閱讀經論中的交流討論,以及疑問、心得分享等。 “理性思辨,暢所欲言”是該論壇的學習宗旨,如印順導師在《佛法概論》中言:“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,進一步,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,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。” 作為佛弟子學佛,亦應是遵循同樣的方法,沿著佛陀的道跡,如此向佛學習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[四念住] 第六週:隨觀心 | Week 6: Contemplation of the Mind

帖子 无所住 »

Āgama Research Group 阿含經研究小組 线上禅七:
转载
法友您好,

前面各練習時覺知身體的、覺知感受的,就是「心」。

本週的進度是心念住(隨觀心),這個練習是要持續地向內覺察:「當下的心是什麼心?」

入手方法為檢查當下的心中是否存在貪欲、瞋恚、愚癡等狀態:
·       貪欲:貪求而不知足的欲念。
·       瞋恚:生氣、憤怒。
·       愚癡:沒有智慧。
同時繼續保持對全身的覺知。

一般人對於我所喜愛的,會起貪欲。我所喜愛的得不到、有違逆我的,會生瞋恚。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智慧,也就是無明。

從感受的角度來看,心處於貪欲的狀態時,可能有世俗的樂受;心在瞋恚、生氣時,可能有世俗的苦受;如果心只是捲入愚痴的妄想,到處胡思亂想,可能有世俗的不苦不樂受。

舉例來說,打坐時聽到悅耳的音樂,在沒有貪欲時,音樂只是聲音,心念會回到打坐的方法上,不會因為悅耳的音樂而多起心動念;但如果對音樂起了貪欲,念念不忘甚至餘音繞樑,就難以專注在方法上了。另一種情況是坐著坐著想起了過去某件美好愉悅的事物,忘不了,跟著跑,這也是因為貪欲。

如果打坐時窗外有機車經過的噪音,在沒有瞋恚時,噪音只是噪音,也是無常的一種世間現象,船過水無痕。但如果聽到噪音而起瞋心,心中開始抱怨:「為什麼那機車騎士沒有公德心,吵我打坐!」那就是生起了瞋恚,我們只要看著它的生起和滅去。另一個例子是打坐時腿痛,在沒有瞋恚時,腿痛只是痛,也是無常的一種世間現象。但如果因此而厭惡腿痛,心開始煩躁,就是生起了瞋恚,腿痛就會額外造成心中的苦。

而如果沒有貪欲、也沒有瞋恚,但就是覺得無聊而坐不下去,沒有辦法好好地專注在練習上,這可能是心的愚癡習氣在作祟,讓我們沒辦法朝向明明應該是最好的既定目標(活在當下)而努力。這時我們只需要知道當下心有愚癡的狀態,並覺知愚癡背後的不苦不樂受。

如果心中沒有顯現出貪、瞋、癡,也要認知到。當心中持續沒有貪、瞋、癡的顯現,同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很可能就是具念的狀態,是值得歡喜的修行進展。

禪修導引語音檔第五個「隨觀心」已可下載於阿含經小組頁面Google Drive此連結騰訊微雲此連結

本週的禪修導引,會教我們在開始打坐時先發個修行的願(南傳又稱作「決意」)。這個願也是讓我們禪修的動機,是我們自己設立的目標,可以是很簡單的:「這次打坐要坐滿30分鐘,不半途而廢」,也可以是較長遠的志向:「志在解脫,自利利他」。無著比丘表示這個目標最好除了自利以外,也有利他的成分。為什麼要有利他的成分呢?無著比丘說他的經驗是,修行的目標如果只是狹礙地為了自己好,臨時遇到一個困境,比較容易放棄。如果有利他的成分,不只是為了自己,比較容易撐過困境。

另外,為了方便同學們在按下「播放」鍵播放禪修導引語音檔後,還有時間安穩地坐下,語音檔開頭皆已新加上10秒鐘的靜音等待。另外也取消結束時的缽聲,讓能坐更久的同學們不受干擾地繼續坐下去。更新的禪修導引語音檔可下載於阿含經小組頁面Google Drive 目錄騰訊微雲目錄(時間較新的檔案)

從本週開始,將不再隨每週進度寄出《念住:禪修指南》草稿,因為翻譯及校對義工人手及時間不足,難以繼續確保一週內翻譯成果的品質。另一方面,接下來最重要的修行原則及方法,在禪修導引語音檔中都會解說,搭配電子郵件中的介紹,應已足夠修行入手了。同時義工們會繼續努力,《念住:禪修指南》後續各章陸續完成後,會再讓大家下載,以利想精益求精的同學們更深入地瞭解念住修行。

With much mettā,
Āgama Research Group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