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阿含经 第373经 - 如何理解经中对“识食”的譬喻

日常聽經聞法、閱讀經論中的交流討論,以及疑問、心得分享等。 “理性思辨,暢所欲言”是該論壇的學習宗旨,如印順導師在《佛法概論》中言:“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,進一步,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,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。” 作為佛弟子學佛,亦應是遵循同樣的方法,沿著佛陀的道跡,如此向佛學習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杂阿含经 第373经 - 如何理解经中对“识食”的譬喻

帖子 无所住 »

经文中对四食的四个譬喻中,前三个很形象,但第四个把识食比喻为“受三百矛苦觉,昼夜苦痛”,似乎并不是那么形象,为什么识食会像三百矛苦觉那么多苦痛?比如一个人看金庸小说,越看越入迷,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识食,为何会有三百矛苦呢?难道,是在讲正看的起劲,被老师一把拽走,心急如焚抓耳挠腮的苦痛?是在描述欲望被勾起之后而有得不到满足的那种苦痛?或者比如热恋的情人分离后的苦痛?

佛陀的教示中对这个识食的譬喻的注解为:“这里所谓的观察识食是说,修行者要有这样的觉悟:如果让生命不断地轮回下去,就有无尽的苦痛”,那么前一个意思食是指我们内在的求生本能和欲望,似乎也可以用同样的譬喻:“修行者要有这样的觉悟:如果让生命不断地轮回下去,就有无尽的苦痛”,固然这四个譬喻放在彼此之上可能都会说得通,但我总觉得这四个不同的譬喻,每个也应该都有一个与其修饰对象有特别相似的地方,或者说特别符合其所修饰的对象的,比如用食子肉譬喻抟食,用剥掉皮的牛譬喻触食,以及用有火起但无烟无炎的落城邑边譬喻意思食潜在的危险,所以,“受三百矛苦觉,昼夜苦痛”这个譬喻,与识食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呢?

还是我想多了?

经文如下:
转载
云何比丘观察抟食?譬如有夫妇二人,唯有一子,爱念将养。欲度旷野崄[6]道难处,粮食乏尽,饥饿困极,计无济理[7],作是议言:‘正有一子,极所爱念,若食其肉,可得度难,莫令在此三人俱死。’作是计已,即杀其子,含悲垂泪,强食其肉,得度旷野。云何?比丘!彼人夫妇共食子肉,宁取其味,贪嗜美乐与不?”答曰:“不也,世尊!”复问:“比丘!彼强食其肉,为度旷野崄道与不?”答言:“如是,世尊!”佛告比丘:“凡食抟食,当如是观。如是观者,抟食断知[8],抟食断知已,于五欲功德[9]贪爱则断,五欲功德贪爱断者,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,有一结系故,则还生此世。

云何比丘观察触食?譬如有牛,生剥其皮,在在处处,诸虫唼食,沙土坌尘,草木针刺。若依于地,地虫所食,若依于水,水虫所食,若依空中,飞虫所食,卧起常有苦毒此身。如是,比丘!于彼触食,当如是观。如是观者,触食断知,触食断知者,三受则断[10],三受断者,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,所作已作故。”

“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?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,无烟无炎,时有士夫聪明黠慧,背苦向乐,厌死乐生,作如是念:‘彼有大火,无烟无炎,行来当避,莫令堕中,必死无疑。’作是思惟,当生思愿,舍远而去。观意思食,亦复如是。如是观者,意思食断[11];意思食断者,三爱则断[12][13];三爱断者,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,所作已作故。

诸比丘!云何观察识食?譬如国王,有防逻者,捉捕劫盗,缚送王所……。如前须深经广说。以彼因缘,受三百矛苦觉,昼夜苦痛,观察识食,亦复如是。如是观者,识食断知,识食断知者,名色断知,名色断知者,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,所作已作故。”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标签: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杂阿含经 第373经 - 如何理解经中对“识食”的譬喻

帖子 无所住 »

识食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个例子,我觉得好比一个完美主义者,事事追求“完美”,实际上,所谓的“完美”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,但自己却浑然不知。比如一个画家,追求一幅画的完美,废寝忘食,画完了拿给周围的亲戚朋友看,大家都拍手称赞,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确实画的比其他人都好很多,画家也很高兴。后来,画家受邀参加一个世界级画展,遇到了很多画的更好的画,自己的“完美”相比之下一下子就不那么完美了,如果这位画家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此时此刻,自己曾经认为完美的画一下子就变得一文不值,尤其是当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已经见顶时,正所谓“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”,痛苦就来了。

如果用这个例子来套国王盗贼的比喻,也许有点生硬,但我觉得还是说得过去:画家对完美的追求,也是一种盗,但盗的不是金钱,是“名”,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盗成功了,等到了大圈子,盗失败了,被国王抓住(意识到自己的画一文不值),痛苦如“三百矛苦觉,昼夜苦痛”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