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日常聽經聞法、閱讀經論中的交流討論,以及疑問、心得分享等。 “理性思辨,暢所欲言”是該論壇的學習宗旨,如印順導師在《佛法概論》中言:“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,進一步,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的體悟,徹底的通達此緣起法。” 作為佛弟子學佛,亦應是遵循同樣的方法,沿著佛陀的道跡,如此向佛學習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帖子 无所住 »

四識住这个字眼好像有不同的解说,费了挺大劲才慢慢明白过来,”四識住“白话解释就是“识的四个住处“,哪四个住处呢?即:受、想、行、识
转载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“有五种种子。何等为五?谓根种子、茎种子、节种子、自落种子、实种子。此五种子不断、不坏、不腐、不中风[1],新熟坚实,有地界而无水界,彼种子不生长增广。若彼种新熟坚实,不断、不坏、不中风,有水界而无地界,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。若彼种子新熟坚实,不断、不坏、不腐、不中风,有地、水界,彼种子生长增广。

“比丘!彼五种子者,譬取阴俱识[2];地界者,譬四識住[3];水界者,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[4]。何等为四?于色中识住[5],攀缘色,喜、贪润泽,生长增广;于受、想、行中识住[6],攀缘受、想、行,贪、喜润泽,生长增广。比丘!识于中若来、若去、若住、若没、若生长增广。
39经这里应该是把六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(取阴俱识)比喻为”五种子“;把受、想、行、识比喻为地或者泥土(地界者),把贪爱比喻为水,有了泥土和水,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广大(攀缘),即有了受、想、行、识和贪爱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就会不停地”发芽生长广大“。

这里仍然有一个不太清楚的地方是,文中的”取阴俱识“是指只有前五识呢,还是六识都包括?因为是”彼五种子者“,似乎理解为前五识更妥当一些。但实际上,如果认同六识一体说的话,前五识和第六识的又是一体的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标签:
头像
如其所应
帖子: 150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12:43 am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5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1 次

Re: 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帖子 如其所应 »

我的理解:
彼五种子者,譬取阴俱识[2];
取阴俱【识】 - 五蕴中之“识”蕴
地界者,譬四識住[3];
余四蕴
水界者,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[4]
其中的之所以称为“取”的贪喜攀缘之心。
头像
如其所应
帖子: 150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12:43 am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5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1 次

Re: 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帖子 如其所应 »

识蕴的识,当然是前五识加上五俱意识。

另外, “蕴” 的旧译称“阴”。 “取阴”就是”取蕴“的意思。
头像
如其所应
帖子: 150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20日 周三 12:43 am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15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11 次

Re: 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帖子 如其所应 »

无所住 写了: 2022年 5月 27日 周五 11:27 pm 因为是”彼五种子者“,
似乎理解为前五识更妥当一些。
更妥当是因为五种子和五识都有个“五”吗?

如果这样去理解,
那你一定知道哪颗种子对应哪个识。

我是没有想那么细。
头像
无所住
帖子: 228
注册时间: 2022年 4月 7日 周四 11:09 pm
最佳答案: 1
昵称:
对道友点赞次数: 21 次
被道友点赞次数: 20 次

Re: 杂阿含经 第39经 - 四識住

帖子 无所住 »

如其所应 写了: 2022年 5月 28日 周六 1:02 pm 更妥当是因为五种子和五识都有个“五”吗?
是的,因为也有”五欲“说法,正好与五种子对应。但”五欲“也好,”六欲“也好,意思也都差不太多,不影响理解经文。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回复